近年来酱酒行业持续升温,国发[2022]2号文件“稳妥推进白酒企业营销体制改革;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支持赤水河流域等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就是政策上很强的助推,随之便是各路资本的争先进入。但酱酒的崛起并不仅仅是因为国家的政策支持,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且先看看酱酒自身的“硬实力”。

酱酒酿造工艺独一无二
一瓶酱酒从投料到出厂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酱酒酿造须要在40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下一年之内在端午开始完成踩曲制曲、酒曲堆积发酵,重阳开始2次投粮(下沙、糙沙),9次蒸煮,8次发酵:摊凉、加曲、堆积、发酵,7次取酒的工艺流程,再将新酒存放3-5年,而后再由品酒师采用不同轮次取出的酒及存放多年的老酒根据自身专业和市场需求进行勾调,再存放至少1年。在如此漫长而神秘的过程中,多种微生物菌群在各大窖池与茅台镇特殊的环境下共同作用,便赋予每滴酱酒多种有益微生物,于是酱酒便有了防病治病的可能。

酱酒的易挥发物质更少
酱酒蒸馏酿造接酒都须要在40度以上高温下进行,差不多是其他酒温度的一倍。我们都知道,高温环境下更容易挥发掉不稳定的林林总总物质,再经过三年以上的窖藏,更是将2%以上的酱酒挥发掉,最后呈现的易挥发物质较少,稳定的物质较多。当杯酒下肚时,进入人体产生的刺激就会少很多,这显然更有益于人体健康。
酱酒与酒精的浓度科学合理
经科学测定,当浓度在53%(V/V)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缔合得最牢固,加之要经三年以上窖藏陈酿,这样更减少了对身体的伤害,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优质酱酒酸的标准值不低于1.4,主要以乙酸和乳酸为主,是其它酒的3至5倍。根据中医理论,酸属阴,酸味入肝胆,补的是肝胆之阴。阴代表水液,也就是说,酸味能促进肝血和胆汁的生成,能保肝、软化血管。由此可见,茅台镇的酱酒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

酱酒酚类化合物多
酚类化合物包含了一类有益健康的化合物,其共同特征是分子中含有酚的基团,因而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调节血脂、保护血管、预防肿瘤等功能。随着人民对健康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红酒,其中的原因也就是如此。而茅台镇的酱酒酚类化合物同样较多,是其它白酒的3-4倍。由此可见,茅台镇的酱酒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
酱酒中存在SOD和金属硫蛋白等物质
SOD即超氧化物歧化酶,又称超氧歧化酶,是一类能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歧化为H2O2和O2的酶。该酶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同时,酱酒还能诱导肝脏产生金属硫蛋白,其是体内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强的一种蛋白质,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约为SOD的10000倍,而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约是谷胱甘肽(CSH)的25倍,并且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在体内可以作为补体抗氧化剂。金属硫蛋白还能抑制肝脏的星状细胞,使之不分离胶体纤维,也就形不成肝硬化。

酱酒是纯粮食发酵的天然产品,以纯小麦为原料加水制大曲,高粱发酵酿酒,真正纯粮食酒。喝真正纯粮食酒,对身体的健康影响显然可见。
虽然各数据都有证明酱酒有利于人体健康,但酱酒中也是发酵有酒精的,大量酒精摄入人体也会造成身体不适。人体肝脏每天能代谢的酒精约为每千克体重1ml。也就是一个60kg体重的人每天允许摄入的酒精量应限制在100ml以下。因酱酒相对健康,所以合理饮用应控制在每天150ml以内。但所有酒都不宜速饮,不宜与咖啡同饮,不宜空腹饮,不宜服药后饮……
中国白酒的历史源远流长,白酒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酱酒的脱颖而出离不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硬核。